×
<在线客服<

2022化妆品行情

浏览: 作者: 来源: 时间:2022-07-29 分类:行业资讯

2022年化妆品行情

前段时间,由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的社会零售数据显示:4月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,同比下降11.1%。其中,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为214亿元,同比下降22.3%。为近二十年的同月最大降幅,较20214月低了近60亿元。而来自民生证券的数据也显示,今年4月,天猫美妆美容护肤类目成交额同比下滑18%,彩妆成交额同比下滑40%

疫情影响了生产、流通和消费。疫情管控、消费者收入减少以及对于未来预期不乐观,让消费者减少支出。疫情仍然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因疫情反复,中国市场受困。今年3月开始,国内疫情再次反扑,而作为化妆品产业集聚的上海、广州两地接连“失守”,行业被迫全面降速!

影响最大的其实是市场上的“流动”,无论是资金流和人流等,这些“流动”被迫减少的情况下,供应链、实体店、物流等行业都会受到影响。事实上,从2021年以来,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经济艰难复苏,全球供应链受阻问题愈发突出。由于经济重启后需求快速增长,但供应链持续趋紧,企业面临原材料短缺的窘境,严重影响生产经营。疫情持续影响,供应链梗阻。化妆品行业同样也没能逃过供应链的瓶颈困局。新冠疫情多点快速地传播,导致生产及运输都处于半瘫痪的状态。运输受阻,原料进口和生产环节都会受到影响——有些企业有货发不出,有些企业有订单做不出来货。疫情影响下,化妆品的原材料、运输、运营等价格不断上升,涨价成为对冲成本爬升的方式。2022年,为了试图抵消飙升的投入成本,涨价作为提振营收的手段,品牌涨价成为了必然。因此,今年以来,已有迪奥、海蓝之谜、倩碧、兰蔻等10余个高端国际品牌进行了提价。到4月,莱珀妮、兰蔻、纪梵希、阿玛尼、科颜氏、赫莲娜、范思哲、爱马仕等多个品牌的美妆产品也纷纷完成了新一轮涨价。

俄乌战争引发能源危机俄乌冲突下国际形势不断变化,紧张的局势逐渐扩散至货币、能源、原料等市场。3月底,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法令,正式宣布要求41日起,“不友好国家”以卢布进行天然气贸易结算。俄方表示,若拒绝以卢布付款,俄方将不会提供天然气。受此消息影响,331日,欧洲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,每1000立方米超过1450美元。早在今年2月俄乌开战以来,受地缘因素影响,国际原油价格一路飞涨。基于此,作为石油下游产业链的化妆品原料,随着源头端石油价格的提升,终端的化妆品原料也有一定程度的涨价。

化妆品原料大部分都与石油或其衍生物、合成物有关,比如乙烯、丙烯、甘油、聚乙烯、聚丙烯等,而这些原料的价格一直都在持续地上涨。其中,甘油的价格至今涨幅已达到了130%。另一方面,纸材等包材原料的价格也有部分因为俄乌冲突继续上涨。种种压力下,原材料一涨再涨。化妆品基础原料涨了不少,并且在包材这块,价格同样也在上涨。

化工厂迎来“停产检修潮”5月起,国内部分化工工厂陆续进入停工检修时期。全国能源信息平台预计,未来将蒸发500万吨产能,部分原材料价格或将进一步上涨。据悉,今年5月,国内PP市场计划检修产能在212万吨,检修类型多为油制企业。PP材质具有耐高温、密度高但轻便、无害无毒的特征,现在很多化妆品瓶采用PP材质,例如乳液、爽肤水等产品。工厂检修可能会让短期内PP材料紧缺,会给到包材工厂一定的压力。而且不少其他产能的化工厂装置进入检修期。化工企业环环相扣,化工厂停产检修势必会对中下游产物产生影响,进而辐射到相关行业。化工原料上涨,一级级传导下,化妆品行业也会受到波及。这意味着,化妆品行业尚未完全从疫情影响下“爬出来”,可能又迎来原料紧缺、涨价。化妆品公司又难熬了。

受地缘因素、疫情和能源危机影响,据不完全统计,今年以来已有至少64家化工企业启动涨价。面对不断上升的原料成本,在疫情叠加压力,“涨价”成为很多企业转移成本的考虑方向之一。工厂负重前行,优胜劣汰很多工厂在一轮又一轮的涨价冲击下,濒临破产甚至倒闭。根据企查查数据,2021年美妆相关企业(企业名称、经营范围、品牌名含化妆品的企业)共吊注销88.6万余家,同比增长18%。其中,56月份相关企业吊注销量出现高峰,突破10万家。据不完全统计,2022年开年以来,广东省、河南省、辽宁省等11个省(自治区)相继发布了关于注销《化妆品生产许可证》的通知。截至5月底今年全国至少有78家企业注销了化妆品生产许可证。其中主动注销的OEM/ODM企业占比超过半数。关厂潮从去年就开始了,这种趋势今年还会延续。小工厂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资金支撑,既不能像一些大厂一样说涨价就涨价,也没有雄厚的资金靠压缩利润持续经营,反而被不断增加的成本和逐渐减少的订单量拖垮,最后只有倒闭这一条路。

但不可否认的是,2022年的春天,化妆品行业注定在无奈和辛酸中度过。活着,将会是行业的主基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