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<在线客服<

肥皂与沐浴露的洗感区别

浏览: 作者: 来源: 时间:2022-06-24 分类:行业资讯

肥皂与沐浴露的洗感区别

很多人更喜欢用肥皂洗手洗澡,觉得干干爽爽,肯定比用沐浴露洗得干净。其实并不一定,而且肥皂洗完干涩,沐浴露洗完润滑,和洗得干净与否更是一毛钱关系也没有。

使用体验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:

  1. 香皂和水中的钙镁离子结合沉积,形成皂垢。皂垢会带来干涩的触感。而沐浴露中加入的螯合剂,避免了皂垢的产生。

  2. 因为沐浴露的表面活性,洗完之后的部分残留会在皮肤表面形成带电荷的胶束,它们会带来滑滑的感觉。

7cdbdab869e2b0d5_html_fcc538d08caba359皂并不比沐浴露洗的干净香皂和沐浴露的清洁原理一样,都是表面活性剂对脏东西的清洁作用。只不过在香皂里,表面活性剂是脂肪酸盐,而在沐浴露中,是以AESSLES为代表的合成表面活性剂。香皂洗完干干的感觉并不代表香皂洗的干净,而沐浴露洗完之后身体滑滑的,也不代表洗的不干净。为什么呢?我们来看看科学研究的结果吧。科学家测试了几种表面活性剂的去污能力(基于织物去污的测试)[1]。从中可以看到,脂肪酸钠(图中的OLNa,同时也是肥皂的主要成分)的去污能力并不比其他三款合成表面活性剂强。在不同硬度的水质测试中,清洁能力基本上都是垫底。其实这也很好理解,如果肥皂(脂肪酸盐)的清洁能力足够强,为啥还要研发新的表面活性剂?如果肥皂真的能洗的干净,为什么洗洁精和洗衣粉里面用的都是合成表面活性剂,而非肥皂?

















7cdbdab869e2b0d5_html_1f75b767cdd9a750



说完了清洁能力,接下来再说说,为什么肥皂能带来干涩的感觉,从而带来洗干净的错觉。

香皂和水中的钙镁离子结合沉积,形成皂垢。皂垢会带来干涩的触感。而沐浴露中会加入螯合剂,避免了皂垢的产生。

7cdbdab869e2b0d5_html_424479e4fd54e1c8皂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盐,比如月桂酸钠,硬脂酸钾等。脂肪酸盐的一个特性就是容易和钙,镁等二价离子反应,生成皂垢。如果对皂垢没有直观的印象,那么拿起你家的烧水壶,看看壶内壁吧。那个是水垢,虽然原理和成分都不一样,但是皂垢也和水垢一样会附着在皮肤表面。

7cdbdab869e2b0d5_html_f838a8d2cafae00e

细腻光滑的皮肤上沉积了一层皂垢,摸起来自然就发干发涩。之前我们开发氨基酸洁面配方,来模拟皂基的干涩感。就是加入了钙离子和能让它沉积的成分,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类似皂垢的膜。皂垢不止给皮肤带来干涩的感觉,还会影响发泡和清洁性能。表面活性剂的起泡能力基本上都会随着水的硬度增加而下降。

为了解决硬水下的起泡性能,大部分沐浴露和洗发水中都会加入西克化工的螯合剂SL-3。因为螯合剂对钙离子和镁离子的结合能力非常强。从而避免了钙镁离子对起泡性能的影响。

一方面,沐浴露中的合成表面活性剂不容易和钙镁离子结合形成皂垢。另一方面,螯合剂的存在进一步降低了钙镁离子的浓度。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洗完之后皮肤表面缺乏皂垢的沉积,没有了干涩的触感。

这一部分回答了为什么沐浴露没有肥皂干涩感的原因。那么为什么会滑呢?

7cdbdab869e2b0d5_html_af4c31127f2af222为沐浴露的表面活性,洗完之后的部分残留会在皮肤表面形成带电荷的胶束,它们会带来滑滑的感觉所谓胶束,是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。因为表面活性剂有一个亲水端,一个疏水端。在相似相溶原理下,亲水端都面向水,而疏水端都逃离水。于是在溶液里面就形成了下图这样的结构,学名叫胶束。







洗完澡之后,沐浴露里的表面活性剂不可能100%被洗掉。于是他们在身上残留的水里面形成了胶束,因为大部分沐浴露里的表面活性剂都是带负电荷的,这些胶束就形成了一个个负电荷的小球。同时因为人体的皮肤是亲油的(皮脂膜和角质层都有大量的脂质成分),游离表面活性剂的亲油端附着在皮肤上,带负电的亲水端暴露在外,形成一层带负电的膜。一方面是同性相斥,另外一方面还有一个个胶束小球,于是身上就滑得像泥鳅一样。要解决滑不溜秋的问题,可以像前面提到的引入可以产生类似皂垢的成分。或者通过特殊的配方和成分,避免胶束的产生。

总结一下,肥皂干涩不代表洗的干净,沐浴露湿滑不代表洗不干净。主要还是因为沐浴露中的表面活性剂会形成胶束,同时因为缺乏皂垢,所以才会滑不溜秋。